专利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無損不織布的手感或均勻性、且前所未有的伸縮性及伸縮時的強度優異的不織布。一種伸縮性不織布,其特徵在於:均勻地包含使用熔點不同的至少2種樹脂成分所獲得的熱收縮性複合纖維(A)90質量%~60質量%、及使用熔點不同的至少2種樹脂成分所獲得的熱接著性複合纖維(B)10質量%~40質量%而成的薄板條,通過特定的熱處理(1),而使熱收縮性複合纖維(A)熱收縮後,通過特定的熱處理(2),而使該熔點最低的樹脂成分熔融來將纖維間熱接著,藉此接合一體化。
公开号:TW201303104A
申请号:TW101124945
申请日:2012-07-11
公开日:2013-01-16
发明作者:Yuji Koyama;Toru Fukazawa
申请人:Jnc Corp;Jnc Fibers Corp;
IPC主号:D04H1-00
专利说明:
伸縮性不織布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伸縮性及伸縮時的強度優異的不織布,其特別適合用於一次性口罩的耳掛部或巴布劑(Cataplasms)的底布、繃帶等。進而,本發明涉及此種不織布的製造方法。
通過包含熔點不同的2種熱塑性樹脂的熱接著性複合纖維的低熔點成分的熱接著來使纖維彼此接著的不織布,由於衛生且觸感優異,因此常用於口罩或紙尿片、濕紙巾等用途。作為對此種不織布賦予伸縮性的方法,已知有當使熱接著性複合纖維熱接著時,使用如顯現捲縮的纖維的方法(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但是,在此種方法中,由於在熱處理步驟中,由熱接著性複合纖維的熱接著所引起的纖維間的接合、與由熱收縮性複合纖維的捲縮顯現所引起的熱收縮同時進行,因此在熱收縮性複合纖維進行充分的收縮前纖維間已接合。因此,所獲得的不織布的伸縮性或質感並不充分。另外,由於在纖維彼此的位置關係正發生變動的過程中產生熱接著,因此存在難以形成牢固的接著點,而導致難以獲得足夠的不織布的強度這一問題。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昭59-211668號公報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解決所述先前技術中所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無損不織布的手感或均勻性、且前所未有的伸縮性及伸縮時的強度優異的不織布。
本發明者等人為了獲得伸縮性及伸縮時的強度優異的不織布而進行了努力研究。其結果,發現如下的不織布可達成所期望的目的,從而完成了該發明,該不織布是藉由以下方式所獲得的不織布:將熱收縮性複合纖維與熱接著性複合纖維以特定的比率均勻地混合,在比構成熱收縮性複合纖維的熔點最低的樹脂成分的熔點更低的溫度下,實施通過熱收縮性複合纖維呈螺旋狀地捲縮而顯現的熱收縮,然後在超過構成熱接著性複合纖維的熔點最低的樹脂成分的軟化點的溫度下,使該熔點低的樹脂成分熔融來將纖維間熱接著,從而接合一體化。
因此,本發明是一種伸縮性不織布,其特徵在於:均勻地包含使用熔點不同的至少2種樹脂成分所獲得的熱收縮性複合纖維(A)90質量%~60質量%、及使用熔點不同的至少2種樹脂成分所獲得的熱接著性複合纖維(B)10質量%~40質量%而成的薄板條(web),通過在比構成熱收縮性複合纖維(A)的樹脂成分之中熔點最低的樹脂成分的熔點更低的溫度下的熱處理(1),而使熱收縮性複合纖維(A)熱收縮後,通過在比構成熱接著性複合纖維(B)的樹脂成分之中熔點最低的樹脂成分的軟化點高5℃~10℃的溫度下的熱處理(2),而使該熔點最低的樹脂成分熔融來將纖維間熱接著,從而接合一體化。熱處理(1)的處理溫度優選比構成熱收縮性複合纖維(A)的樹脂成分之中,熔點最低的樹脂成分的熔點低5℃~20℃的溫度。
本發明的優選的實施形態是如下的伸縮性不織布:熱收縮性複合纖維(A)包含丙烯均聚物或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以及選自乙烯及α-烯烴中的1種或2種與丙烯的烯烴-丙烯無規共聚物,熱接著性複合纖維(B)包含丙烯均聚物或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及乙烯均聚物。作為本發明的另一優選的實施形態,有具有如下形態的伸縮性不織布:熱收縮性複合纖維(A)為將熔點最低的樹脂成分配置在鞘側的偏心鞘芯型,且該樹脂成分占纖維表面的30%~90%。
進而,本發明面向所述伸縮性不織布的製造方法,該方法是包括如下步驟的伸縮性不織布的製造方法:將使用熔點不同的至少2種樹脂成分所獲得的熱收縮性複合纖維(A)、及使用熔點不同的至少2種樹脂成分所獲得的熱接著性複合纖維(B)以(A):(B)=90:10~60:40的質量比率均勻地混合而獲得薄板條,在比構成熱收縮性複合纖維(A)的樹脂成分之中熔點最低的樹脂成分的熔點更低的溫度下對該薄板條實施熱處理(1),而使熱收縮性複合纖維(A)熱收縮,繼而在比構成熱接著性複合纖維(B)的樹脂成分之中熔點最低的樹脂成分的軟化點高5℃~10℃的溫度下,對所述薄板條實施熱處理(2),而使該熔點最低的樹脂成分熔融來將纖維間熱接著,從而使其接合一體化。


本發明的伸縮性不織布的質感良好,當進行了重複拉伸試驗時,其伸長恢復率與伸長時的強度的平衡優異,可較佳地用於一次性口罩的耳掛部或巴布劑的底布、繃帶等的用途。
根據本發明的製造方法,在不織布的製造過程中,首先主要顯現熱收縮,其次主要顯現熱接著,因此可達成充分的質感,並且可使不織布的強度變得充分,從而可獲得優異的伸縮性不織布。
在本發明中,所謂“均勻地混合”,是指在進行熱收縮及熱接著之前,將熱收縮性複合纖維(A)與熱接著性複合纖維(B)混合。另外,所謂“均勻地包含”,是指熱收縮性複合纖維(A)與熱接著性複合纖維(B)以混合的狀態包含在通過所述混合而獲得的薄板條中。
本發明的伸縮性不織布是均勻地包含使用熔點不同的至少2種樹脂成分所獲得的熱收縮性複合纖維(A)90質量%~60質量%、及使用熔點不同的至少2種樹脂成分所獲得的熱接著性複合纖維(B)10質量%~40質量%而成的薄板條,通過在比構成熱收縮性複合纖維(A)的樹脂成分之中熔點最低的樹脂成分的熔點更低的溫度下的熱處理(1),而使熱收縮性複合纖維(A)熱收縮後,通過在比構成熱接著性複合纖維(B)的樹脂成分之中熔點最低的樹脂成分的軟化點高5℃~10℃的溫度下的熱處理(2),而使該熔點最低的樹脂成分熔融來將纖維間熱接著,從而使其接合一體化。
本發明中所使用的構成伸縮性不織布的熱收縮性複合纖維(A)、及熱接著性複合纖維(B)的纖維長度並無限定,但就使熱收縮性複合纖維(A)充分地熱收縮後,使熱接著性複合纖維(B)熱接著而言,通常優選切割成10 mm~100 mm左右的短纖維。
就使作為目標的伸縮性不織布的伸縮性與伸縮時的強度十分平衡地顯現的觀點而言,本發明的伸縮性不織布由以熱收縮性複合纖維(A)為90質量%~60質量%,與熱接著性複合纖維(B)為10質量%~40質量%的比率均勻地混合而成的薄板條來製作。其中,優選由以熱收縮性複合纖維(A)為85質量%~65質量%,與熱接著性複合纖維(B)為15質量%~35質量%的比率均勻地混合而成的薄板條所製作的伸縮性不織布。
此種薄板條可通過公知的裝置,例如梳棉機、無規織機(random weber)等裝置,將熱收縮性複合纖維(A)與熱接著性複合纖維(B)以(A):(B)=90:10~60:40的質量比率混合來製造。
通過熱收縮性複合纖維(A)的比例處於90質量%~60質量%的範圍內,可使伸縮性(恢復率)、伸縮時的強度及不織布的質感變得良好。
本發明中所使用的熱收縮性複合纖維(A)是包含熔點不同的至少2種樹脂成分的熱收縮性複合纖維。作為構成該熱收縮性複合纖維(A)的樹脂成分之中,熔點最低的樹脂成分,可例示以丙烯為主的選自乙烯及α-烯烴中的1種或2種與丙烯的烯烴-丙烯無規共聚物。作為α-烯烴,例如可例示:丁烯-1、戊烯-1、己烯-1、庚烯-1、辛烯-1、4-甲基戊烯-1等。也可以併用這些乙烯及α-烯烴中的2種以上。作為烯烴-丙烯無規共聚物的具體例,可例示乙烯-丙烯無規共聚物、丙烯-丁烯-1無規共聚物、乙烯-丙烯-丁烯-1無規共聚物、丙烯-己烯-1無規共聚物、丙烯-辛烯-1無規共聚物等,以及它們的混合物,聚合的形態通常為無規共聚物,但也可以包含嵌段共聚物作為混合物。所述熔點最低的樹脂成分就在製造熱收縮性複合纖維(A)的步驟,即在顯現紡絲.延伸步驟中的加工性,或在熱處理(1)的步驟中的熱收縮時,優選不使纖維間的熱接著顯現而言,其熔點優選比熱處理(1)的處理溫度高5℃~20℃的熔點。因此,當所述熔點最低的樹脂成分為烯烴-丙烯無規共聚物時,其熔點優選125℃~138℃的範圍。
當構成本發明的熱收縮性複合纖維(A)的樹脂成分之中,熔點最低的樹脂成分為烯烴-丙烯無規共聚物時,就成本方面而言,包含90質量%~98質量%的丙烯、1質量%~7質量%的乙烯、1質量%~5質量%的丁烯-1的乙烯-丙烯-丁烯-1無規共聚物,或包含90質量%~98質量%的丙烯、2質量%~10質量%的乙烯的乙烯-丙烯無規共聚物也優選,就通過熱來進行收縮處理時的低溫加工性、收縮力的觀點而言,更優選使用包含90質量%~97質量%的丙烯、3質量%~10質量%的乙烯的乙烯-丙烯無規共聚物,或包含90質量%~96質量%的丙烯、3質量%~7質量%的乙烯、1質量%~5質量%的丁烯-1的乙烯-丙烯-丁烯-1無規共聚物。這些共聚物中,若丙烯為90質量%以上,則熔點不會變得過低,通過紡絲.延伸來製造該熱收縮性複合纖維(A)時的加工性下降不易產生、或在熱收縮時不易產生纖維間的熱接著,當製成不織布時可獲得充分的伸縮性。另外,若丙烯為98質量%以下,則在熱收縮時產生充分的收縮,當製成不織布時可獲得充分的伸縮性。
再者,只要是不使熱收縮性複合纖維(A)的熱收縮性極端地下降的程度、或輕度地抑制熱收縮性的程度,則視需要也可以向構成熱收縮性複合纖維(A)的樹脂成分之中,熔點最低的樹脂成分,例如烯烴-丙烯無規共聚物中添加二氧化鈦、碳酸鈣及氫氧化鎂等無機物,或阻燃劑,顏料及其他聚合物。
作為構成本發明中所使用的熱收縮性複合纖維(A)的樹脂成分之中,熔點高的樹脂成分,可較佳地使用丙烯均聚物或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就纖維的剛性方面而言,更優選丙烯均聚物。此種丙烯均聚物或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可由通用的齊格勒-納塔催化劑等獲得。所述熔點高的樹脂成分就必須在熱處理(2)的步驟中不熔融而保持纖維的形態的觀點而言,優選與構成熱收縮性複合纖維(A)的樹脂成分之中,熔點最低的樹脂成分的熔點差為20℃以上。因此,當所述熔點高的樹脂成分為所述丙烯均聚物或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時,其熔點優選158℃以上。
再者,在不顯著地損害本發明的效果的範圍內,也可以向構成熱收縮性複合纖維(A)的樹脂成分之中,熔點高的樹脂成分即丙烯均聚物或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中添加二氧化鈦、碳酸鈣及氫氧化鎂等無機物,或阻燃劑,顏料及其他聚合物。
構成本發明中的熱收縮性複合纖維(A)的樹脂成分之中,熔點最低的樹脂成分與熔點高的樹脂成分的面積比(例如,在偏心鞘芯型複合纖維的情況下,將纖維在與纖維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切割而成的切斷面上的鞘成分(熔點低的樹脂成分)與芯成分(熔點高的樹脂成分)的面積比)優選30/70~70/30的範圍,更優選40/60~60/40的範圍。若該面積比為30/70~70/30,則可從熱處理(1)的步驟中產生的熱收縮力向纖維賦予充分的螺旋狀的捲縮,因此可獲得伸縮性優異的伸縮性不織布。另外,若為所述面積比的範圍內,則可賦予充分的螺旋狀的捲縮,因此熱收縮也多,可獲得充分的伸縮性。
構成本發明中的熱收縮性複合纖維(A)的樹脂成分之中,熔點最低的樹脂成分與熔點高的樹脂成分的複合形態優選將熔點低的樹脂成分配置在鞘側的偏心鞘芯型。更優選熔點最低的樹脂成分占纖維表面的30%~95%的偏心鞘芯型複合纖維。若為此種熱收縮性複合纖維(A),則在熱收縮時,螺旋狀的捲縮變得更容易顯現,不織布的伸縮性提升效果提高。
在具有可通過熱處理(1)來使螺旋捲縮顯現的性能這一條件下,且在不妨礙本發明的效果的程度內,本發明中所使用的熱收縮性複合纖維(A)也可以是如下的纖維:事先在長度方向上被連續地賦予具有鋸齒型或Ω型等的至少1種捲縮形狀的機械捲縮。
另外,本發明中的熱收縮性複合纖維(A)優選熱收縮率為60%以上,該熱收縮率是將單獨使用該纖維並通過梳棉機所製作的單位面積重量為200 g/m2的梳棉薄板條切割成縱25 cm×橫25 cm,繼而利用熱風乾燥機,在145℃下進行5分鐘熱處理,然後放置冷卻,並測定MD方向(所謂MD方向,是指從梳棉機中抽出梳棉薄板條的方向)的長度而獲得的熱收縮率,就使所獲得的不織布的伸縮性或伸縮時的強度平衡地顯現的觀點而言,更優選該熱收縮率為70%以上。
本發明中所使用的熱接著性複合纖維(B)是使用熔點不同的至少2種樹脂所獲得的熱接著性複合纖維,就所獲得的不織布具有良好的伸縮性這一觀點而言,優選具有鋸齒型、螺旋型或Ω型的捲縮的熱接著性複合纖維,其中,更優選具有螺旋型的捲縮的熱接著性複合纖維。熱接著性複合纖維(B)是如下的複合纖維:在熱處理(2)中,通過構成該熱接著性複合纖維(B)的樹脂成分之中,熔點最低的樹脂成分的熱熔融,而將熱接著性複合纖維(B)彼此的交點及或與熱收縮性複合纖維(A)的交點熱接著。
本發明中所使用的熱接著性複合纖維(B)是使用熔點不同的至少2種樹脂成分所獲得的熱接著性複合纖維,作為構成熱接著性複合纖維(B)的樹脂成分之中,熔點最低的樹脂成分,優選高密度聚乙烯,只要不顯著地損害本發明的效果,則也可以添加低密度聚乙烯或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等其他聚合物。為了所獲得的伸縮性不織布獲得充分的伸縮性,所述熔點最低的樹脂成分優選當在熱處理(1)的步驟中使熱收縮性複合纖維(A)的熱收縮顯現時,不使熱接著性複合纖維(B)的熱接著性顯現。因此,當構成熱接著性複合纖維(B)的樹脂成分之中,所述熔點最低的樹脂成分為高密度聚乙烯時,其熔點優選125℃~135℃的範圍。
作為構成本發明中所使用的熱接著性複合纖維(B)的熔點高的樹脂成分,可較佳地使用丙烯均聚物或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所述熔點高的樹脂成分的熔點就在熱處理(2)的步驟中不熔融而保持纖維的形態,當變成不織布時提高不織布的剛性的觀點而言,優選具有比所述熔點最低的樹脂成分的熔點高20℃以上的熔點。因此,當所述熔點高的樹脂成分為丙烯均聚物或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時,其熔點優選158℃以上。
作為構成本發明中所使用的熱接著性複合纖維(B)的熔點高的樹脂成分,可利用丙烯均聚物。丙烯均聚物可由通用的齊格勒-納塔催化劑等獲得。另外,只要不顯著地損害本發明的效果,則也可以是作為與少量的乙烯及/或丁烯-1的共聚物的乙烯-丙烯無規共聚物、乙烯-丙烯-丁烯-1無規共聚物及丙烯-丁烯-1無規共聚物。
在熱接著性複合纖維(B)於熱處理(1)中,具有比熱收縮性複合纖維(A)的熱收縮性更小的熱收縮性,或者為非熱收縮性這一條件下,本發明中的熱接著性複合纖維(B)的熔點低的樹脂成分與熔點高的樹脂成分的複合形態可採用同心鞘芯型、偏心鞘芯型、並列型等的構造。就在熱接著性複合纖維(B)於熱處理(1)中,顯現比熱收縮性複合纖維(A)的熱收縮性更小的熱收縮性這一條件下,螺旋狀的捲縮變得容易顯現的觀點而言,優選將熔點低的成分配置在鞘側的偏心鞘芯型,進而,為了使螺旋型的立體捲縮更容易顯現,更優選熔點高的樹脂成分的一部分露出至纖維表面的形態。
另外,熱接著性複合纖維(B)的熔點低的樹脂成分與熔點高的樹脂成分的面積比,即,將纖維在與纖維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切割而成的切斷面上的鞘成分(例如,當熱接著性複合纖維(B)為鞘芯型複合纖維時,熔點低的樹脂成分)與芯成分(熔點高的樹脂成分)的面積比優選30/70~70/30的範圍,更優選40/60~60/40的範圍。進而,為了使熱接著性複合纖維(B)具有剛直性,更優選提高熔點高的樹脂成分的比率,而使熔點低的樹脂成分與熔點高的樹脂成分變成50/50~40/60的範圍。若熱接著性複合纖維(B)的熔點低的樹脂成分與熔點高的樹脂成分為30/70~70/30的範圍內,則不織布的伸縮性與伸縮時的強度的平衡良好,可維持兩者的性能。
與所述熱收縮性複合纖維(A)的熱收縮率的測定同樣地,就使所獲得的不織布的伸縮時的強度有效地顯現的觀點而言,優選將單獨使用熱接著性複合纖維(B)並通過梳棉機所製作的單位面積重量為200 g/m2的梳棉薄板條切割成縱25 cm×橫25 cm,繼而利用熱風乾燥機,在145℃下進行5分鐘熱處理,然後放置冷卻,並測定MD方向的長度而獲得的熱收縮率為10%以下。
本發明中,在熱處理(2)的步驟中,熱接著性複合纖維(B)顯現熱接著性,但為了強化纖維間的接著,在該步驟中,不排除熱收縮性複合纖維(A)也顯現熱接著性。但是,若由熱收縮性複合纖維(A)所產生的熱接著性的顯現過強,則纖維間牢固地一體化,因此變得容易失去伸縮性。為了具有伸縮性與伸縮時的強度的更良好的平衡,優選相對於構成熱接著性複合纖維(B)的樹脂成分之中,熔點最低的樹脂成分的熔點,構成熱收縮性複合纖維(A)的樹脂成分之中,熔點最低的樹脂成分的熔點超過其7℃而不比其低,更優選超過其5℃而不比其低。
以下表示製造本發明中所使用的熱收縮性複合纖維(A)及熱接著性複合纖維(B)的步驟。以熔點低的樹脂成分形成纖維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使用並列型紡絲嘴、或者將熔點低的成分作為鞘成分並將熔點高的成分作為芯成分的鞘芯型紡絲嘴、或偏心鞘芯型紡絲嘴,通過通常所使用的熔融紡絲機而紡出熱塑性樹脂,並利用回收機回收。此時,通過淬火來對紡絲嘴正下方送風,將半熔融狀態的熱塑性樹脂冷卻,由此可製造未延伸狀態的複合纖維。此時,任意地設定已熔融的熱塑性樹脂的噴出量及未延伸絲的回收速度,製成相對於目標纖度為1倍~5倍左右的纖維徑的未延伸絲。
所獲得的未延伸絲通過通常所使用的延伸機而延伸,由此可製成延伸絲(捲縮加工前的複合纖維)。再者,在通常的情況下,在加熱至40℃~120℃的輥與輥之間,以使輥間的速度比變成1:1~1:5的範圍的方式實施延伸處理。視需要,利用箱型的捲縮加工機對所獲得的延伸絲賦予捲縮來形成絲束。
關於纖維處理劑的附著步驟,有在未延伸絲的回收時通過濕潤輥(kiss roll)來附著的方法、或在延伸時及/或延伸後通過接觸輥法、浸漬法、噴霧法等來附著的方法,通過這些方法的至少一種的步驟來附著。使用鍘刀並結合用途而將該絲束切斷成任意的纖維長度來使用。
將以所述方式獲得的熱收縮性複合纖維(A)及熱接著性複合纖維(B)以(A):(B)=90:10~60:40的質量比率均勻地混合而獲得薄板條。
薄板條的製作可使用梳棉機、無規織機等公知的裝置,通過常規方法來進行。如此,可獲得均勻地包含使用熔點不同的至少2種樹脂成分所獲得的熱收縮性複合纖維(A)90質量%~60質量%、及使用熔點不同的至少2種樹脂成分所獲得的熱接著性複合纖維(B)10質量%~40質量%而成的薄板條。
在比構成熱收縮性複合纖維(A)的樹脂成分之中,熔點最低的樹脂成分的熔點更低的溫度下,對以所述方式獲得的薄板條實施熱處理(1)而使熱收縮性複合纖維(A)熱收縮,繼而在比構成熱接著性複合纖維(B)的樹脂成分之中,熔點最低的樹脂成分的軟化點高5℃~10℃的溫度下,對所述薄板條實施熱處理(2),而使該熔點最低的樹脂成分熔融來將纖維間熱接著,從而使其接合一體化。
也可以考慮如下的方法:在熱處理(1)中僅對熱收縮性複合纖維(A)進行熱處理,然後將該經熱收縮的熱收縮性複合纖維(A)與熱接著性複合纖維(B)混合,通過熱處理(2)來獲得不織布。但是,該方法中,在熱處理(1)中熱收縮性複合纖維(A)彼此因由顯現螺旋狀的捲縮所引起的熱收縮而複雜地相互纏繞,因此即便將熱接著性複合纖維(B)混合在該狀態的熱收縮性複合纖維(A)中,也難以使各個纖維均勻地分散,而無法獲得充分的伸縮性。另外,當利用梳棉機等製作薄板條時,呈螺旋狀地捲縮的熱收縮性複合纖維(A)受到過度的應力而被拉長,由此也成為使伸縮性的性能下降的原因。
因此,首先將未通過熱進行處理的熱收縮性複合纖維(A)與未通過熱進行處理的熱接著性複合纖維(B)混合來製作薄板條(該薄板條是將熱收縮性複合纖維(A)與熱接著性複合纖維(B)均勻地混合而均勻地包含兩者)。其後,在熱處理(1)中使薄板條中的熱收縮性複合纖維(A)熱收縮,由此使螺旋狀的捲縮顯現,繼而,在熱處理(2)中使薄板條中的熱接著性複合纖維(B)熱接著,由此使纖維間接合一體化。所獲得的不織布藉由呈螺旋狀地捲縮的熱收縮性複合纖維(A)介於經接合的纖維間或纖維的格子之間,而更有效地顯現所謂的彈簧狀的效果,因此不會損害不織布的手感或均勻性,且前所未有的伸縮性及伸縮時的強度的平衡優異。
作為對於所述薄板條的熱處理的具體的形態,可列舉如下的形態。在比構成熱收縮性複合纖維(A)的樹脂成分之中,熔點最低的樹脂成分的熔點低5℃~20℃的溫度下進行熱處理(1),由此先使熱收縮性複合纖維(A)熱收縮。通過熱收縮性複合纖維(A)呈螺旋狀地捲縮而使熱收縮顯現。該熱處理(1)可通過紅外線加熱、熱風乾燥機、加熱輥等公知的裝置來進行。利用相同的裝置,在比構成熱接著性複合纖維(B)的樹脂成分之中,熔點最低的樹脂成分的軟化點高5℃~10℃的溫度下對使熱收縮顯現而成的薄板條進行熱處理,由此通過熱接著性複合纖維(B)的熔點低的樹脂成分的熱接著來使纖維間接合一體化,由此可製造作為目標的伸縮性不織布。 [實例1]
其次,通過實例來具體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不僅限定於以下的實例。再者,實例、比較例中所使用的用語的定義及測定方法如下所述。
(1)熔點.軟化點:(單位:℃)
利用TA Instruments製造的示差掃描熱量計DSC-Q10,將與以10℃/min使熱塑性聚合物升溫時所獲得的熔解吸收曲線上的波峰相對應的溫度設為該熱塑性聚合物的熔點,將如下的外推熔解開始溫度設為軟化點,該外推熔解開始溫度是對在該波峰的立起部分的最大傾斜的點處所劃的切線、與波峰前的基線進行外推所獲得的交點的溫度。
(2)纖度:(單位:dtex)
根據JIS L 1015進行測定。
(3)熔體流動速率(Melt Flow Rate,MFR):(單位:g/10 min)
根據JIS K 7210(230℃、21.18 N)進行測定。MFR是將熱塑性聚合物作為試樣進行測定所得的值。
(4)熱收縮率
將單獨使用熱收縮性複合纖維(A)或熱接著性複合纖維(B),並通過大和機工製造的小型梳棉機所製作的單位面積重量為200 g/m2的梳棉薄板條切割成縱25 cm×橫25 cm,繼而利用熱風乾燥機,在145℃下進行5分鐘熱處理。其後,放置冷卻,並測定MD方向的長度cm(X),然後根據(1)式來算出熱收縮率。
((25-X)/25)×100=熱收縮率(%)………(1)式
(5)伸長恢復率及拉伸強度
以使長度方向成為MD方向的方式,從所製作的不織布中切出長150 mm、寬25 mm的試驗片,使用島津製作所製造的拉伸試驗機Autograph AGS-J,將如下的動作連續重複10次,即以夾頭間100 mm、拉伸速度300 mm/min進行拉伸直至拉伸伸長率變成50%為止,然後立刻恢復成夾頭間100 mm,針對各拉伸次數測定最大拉伸強度(拉伸50%時的強度)與拉伸強度恢復成0的伸長率(L),並根據(2)式來算出伸長恢復率。求出第10次的伸長恢復率與最大拉伸強度(拉伸50%時的強度,單位為N)。
((50-L)/50)×100=伸長恢復率(%)………(2)式
(6)質感
針對所製作的不織布的質感,以如下的3個等級的基準進行目視判定。
良好(○):均勻地產生熱收縮,獲得了質感良好的不織布
良(△):大致均勻地產生熱收縮,略微看到質感的參差不齊
不良(×):熱收縮未均勻地產生而存在質感的參差不齊
將所使用的熱收縮性複合纖維及熱接著性複合纖維的纖維形態及製造方法示於表1、表2。
(1)將作為本發明的熱收縮性複合纖維(A)的熱收縮性複合纖維-1及熱收縮性複合纖維-2示於表1。如表1所示,使用熔點不同的2種樹脂成分,並利用具備擠出機、孔徑為0.8 mm的並列型紡絲嘴、回收機、卷取裝置等的紡絲裝置,及具備多段加熱輥與填塞箱型捲縮機(可通過蒸氣來固定捲縮形狀)的延伸裝置,在表1所示的條件下製造各熱收縮性複合纖維。
(2)將作為本發明的熱接著性複合纖維(B)的熱接著性複合纖維-1~熱接著性複合纖維-3示於表2。如表2所示,使用熔點不同的2種樹脂成分,並利用具備擠出機、孔徑為0.8 mm的偏心鞘芯型紡絲嘴、回收機、卷取裝置等的紡絲裝置,及具備多段加熱輥與填塞箱型捲縮機(可通過蒸氣來固定捲縮形狀)的延伸裝置,在表2所示的條件下製造各熱接著性複合纖維。 [實例1]
將表1、表2所示的熱收縮性複合纖維-1與熱接著性複合纖維-1以表3所示的混合比率75/25的比率混合,利用大和機工製造的小型梳棉機製作單位面積重量為25 g/m2的薄板條,作為熱處理(1),通過熱風乾燥機,在120℃的設定溫度、平均風速0.8 m/sec,加工時間12 sec的條件下,使熱收縮性複合纖維-1顯現由產生螺旋狀的捲縮所引起的收縮。繼而,作為熱處理(2),同樣地通過熱風乾燥機,在130℃的設定溫度、平均風速0.8 m/sec、加工時間12 sec的條件下,利用熱接著複合纖維-1的熱接著而製成纖維間已接合一體化的不織布。
關於由熱處理(1)、熱處理(2)所引起的現象的顯現,利用掃描電子顯微鏡(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對各熱處理結束後的樣品進行觀察,結果在熱處理(1)後,確認產生了熱收縮性複合纖維的螺旋狀的捲縮、且未產生纖維間的熱接著,在熱處理(2)後,確認到在熱處理(1)中未得到確認的纖維間的熱接著。
使用如以上般製作的不織布,如所述般確認不織布的質感,並利用拉伸試驗機測定伸長恢復率、伸長時的強度。 [實例2~實例7、比較例1~比較例5]
除變更為表3所示的熱收縮性複合纖維與熱收縮性複合纖維的組合及混合比率、熱處理(1)、熱處理(2)的溫度以外,以與實例1相同的方法製作不織布,並測定伸長恢復率、伸長時的強度。

如根據實例1~實例7的結果而明確般,本發明的伸縮性不織布的質感良好,當進行了重複拉伸試驗時,其伸長恢復率與第10次的伸長50%時的強度的平衡優異。
相對於此,當如比較例1般不使用熱接著性複合纖維時,雖然伸長恢復率良好,但第10次的伸長時的強度極低,伸長恢復率與伸長時的強度的平衡差。
在比較例2、比較例3中,若熱處理(2)、熱處理(1)的溫度過高,則雖然第10次的伸長50%時的強度變高,但質感或伸長恢復率下降。
在比較例4中,若熱收縮性複合纖維的混合比率過低,則第10次的伸長50%時的強度下降。其原因在於:通過熱接著性複合纖維的混合比率變高,由熱接著所產生的纖維間的接合點增多,在重複拉伸試驗的初始階段,伸長50%時的強度顯示高值,但因重複進行多次拉伸試驗,纖維間的接合點被破壞,第10次的伸長50%時的強度變低。
比較例5除使用熱收縮性複合纖維-2,並增大熱接著性複合纖維的纖度以外,與比較例2相同,但不論纖度,若熱處理(2)的溫度過高,則變成與比較例2相同的結果。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本發明的不織布的重複的伸長恢復率與伸長時的強度的平衡優異,即便重複進行伸縮,也保持伸長時的高強度,而可用作一次性口罩的耳掛構件、巴布劑的底布、繃帶、護襠等。另外,該伸縮性也具有作為彈性體的效果,通過向先前的用途中附加此種效果,可使其高功能化。
权利要求:
Claims (4)
[1] 一種伸縮性不織布,其特徵在於:均勻地包含使用熔點不同的至少2種樹脂成分所獲得的熱收縮性複合纖維(A)90質量%~60質量%、及使用熔點不同的至少2種樹脂成分所獲得的熱接著性複合纖維(B)10質量%~40質量%而成的薄板條,通過在比構成所述熱收縮性複合纖維(A)的樹脂成分之中熔點最低的樹脂成分的熔點更低的溫度下的熱處理(1),而使所述熱收縮性複合纖維(A)熱收縮後,通過在比構成所述熱接著性複合纖維(B)的樹脂成分之中熔點最低的樹脂成分的軟化點高5℃~10℃的溫度下的熱處理(2),而使該熔點最低的樹脂成分熔融來將纖維間熱接著,藉此接合一體化。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伸縮性不織布,其中,所述熱收縮性複合纖維(A)包含丙烯均聚物或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以及選自乙烯及α-烯烴中的1種或2種與丙烯的烯烴-丙烯無規共聚物,所述熱接著性複合纖維(B)包含丙烯均聚物或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及乙烯均聚物。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伸縮性不織布,其中,所述熱收縮性複合纖維(A)為將熔點最低的樹脂成分配置在鞘側的偏心鞘芯型,且該樹脂成分占纖維表面的30%~95%。
[4] 一種伸縮性不織布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如下步驟:將使用熔點不同的至少2種樹脂成分所獲得的熱收縮性複合纖維(A)、及使用熔點不同的至少2種樹脂成分所獲得的熱接著性複合纖維(B)以(A):(B)=90:10~60:40的質量比率均勻地混合而獲得薄板條,在比構成所述熱收縮性複合纖維(A)的樹脂成分之中熔點最低的樹脂成分的熔點更低的溫度下對該薄板條實施熱處理(1),而使所述熱收縮性複合纖維(A)熱收縮,繼而在比構成所述熱接著性複合纖維(B)的樹脂成分之中熔點最低的樹脂成分的軟化點高5℃~10℃的溫度下,對所述薄板條實施熱處理(2),而使該熔點最低的樹脂成分熔融來將纖維間熱接著,藉此接合一體化。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JP3995697B2|2007-10-24|潜在捲縮性複合繊維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繊維集合物、ならびに不織布
KR100436992B1|2004-08-09|한방향 신축성 부직포 및 그 제조방법
EP2220273B1|2012-11-28|Hot-melt adhesive polyester conjugate fiber
JP3819440B2|2006-09-06|熱接着性複合繊維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不織布
JP4360528B2|2009-11-11|潜在捲縮性複合短繊維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繊維集合物、ならびに不織布
WO2007132905A1|2007-11-22|熱接着性複合繊維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00090720A|2010-08-16|저온 가공성을 가지는 복합 섬유, 이것을 사용한 부직포 및 성형체
JP4505987B2|2010-07-21|熱接着性複合繊維、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繊維成形体
JP5741225B2|2015-07-01|熱融着性複合繊維とそれを用いた不織布
JP4468208B2|2010-05-26|潜在捲縮性複合繊維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繊維集合物、ならびに不織布
JP2003003334A|2003-01-08|捲縮性複合繊維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不織布
TWI573906B|2017-03-11|伸縮性不織布及其製造方法
JP2008179939A|2008-08-07|捲縮性複合繊維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不織布
JP4379127B2|2009-12-09|熱接着性複合繊維、その製造方法及び該複合繊維を用いた繊維成形体
JP2002348737A|2002-12-04|熱融着性複合繊維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繊維成形体
JP2545248B2|1996-10-16|伸縮性不織布
JP4438181B2|2010-03-24|潜在捲縮性複合繊維及びそれを用いた不織布
JP2971919B2|1999-11-08|熱接着性繊維
JP3790459B2|2006-06-28|熱接着性複合繊維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れを用いた不織布および合繊紙
JP2006124903A|2006-05-18|トウ
JP2001040531A|2001-02-13|潜在捲縮性複合繊維及びそれを用いた不織布
JP2612350B2|1997-05-21|伸縮性複合繊維
JP2741113B2|1998-04-15|伸縮性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JP3528792B2|2004-05-24|熱接着性複合繊維、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繊維成形体
JPH1150337A|1999-02-23|熱接着性複合繊維の製造方法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JP2013019076A|2013-01-31|
CN102877217B|2016-08-03|
JP5831840B2|2015-12-09|
KR101957273B1|2019-03-12|
CN102877217A|2013-01-16|
TWI573906B|2017-03-11|
KR20130008477A|2013-01-22|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JPH0121257B2|1983-05-11|1989-04-20|Chisso Corp||
JP2545248B2|1987-12-04|1996-10-16|チッソ株式会社|伸縮性不織布|
JP2741113B2|1991-04-24|1998-04-15|ユニチカ株式会社|伸縮性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JP4068171B2|1995-11-21|2008-03-26|チッソ株式会社|積層不織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276578B2|1997-02-18|2002-04-22|大和紡績株式会社|熱接着不織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10272081A|1997-03-31|1998-10-13|Fukuron Kk|清掃用不織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320080B2|1999-03-16|2009-08-26|大和紡績株式会社|ヒートシール性に優れた伸縮性不織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550052B2|1999-06-28|2004-08-04|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伸縮性不織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701553B1|2001-01-29|2007-03-30|미쯔이가가꾸가부시끼가이샤|권축 섬유 부직포 및 그의 적층체|
JP2006112025A|2002-08-08|2006-04-27|Chisso Corp|弾性不織布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繊維製品|
WO2006115251A1|2005-04-25|2006-11-02|Kao Corporation|伸縮性不織布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238158B2|2006-12-25|2013-07-17|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伸縮性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5342751B2|2007-03-30|2013-11-13|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伸縮性不織布|
JP4980941B2|2007-09-28|2012-07-18|株式会社クラレ|伸縮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070859A|2008-09-16|2010-04-02|Japan Vilene Co Ltd|蒸散性不織布|MY158150A|2013-09-06|2016-09-15|Mitsui Chemicals Inc|Multilayer nonwoven fabric for foam molding, method of producing multilayer nonwoven fabric for foam molding, urethane-foam molded complex using multilayer nonwoven fabric, vehicle seat, and chair|
CN104960290A|2015-06-30|2015-10-07|怀宁县鑫源无纺布有限公司|一种复合弹性无纺布的制备方法|
法律状态: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JP2011154317A|JP5831840B2|2011-07-12|2011-07-12|伸縮性不織布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返回顶部]